上老麵班時就報名了2012/5的日本果子專門學校 2012年麵包講習會,當時想上法國麵包講習會印象還不錯,於是就想看看日本老師做麵包的角度。有時,我會覺得把自己的心態打開,多看人家的做法、手法,慢慢的找出自己的風格。
日本老師建議麵包店要勇於嘗試創新屬於自己的麵包,不要只賣大家都有的麵包,他舉了一個日本例子,有一個東京年輕的師傅,在法國麵包中擠入咖哩醬,利用裡面的大小洞放了咖哩醬,因此造成一炮而紅。
並且建議大家要多注重麵包外觀視覺,有些麵包可以切開,讓客人看到內部,進而誘發客人購買慾望。看一個麵包配方,要多思考前後關係,以及想設計出怎麼樣的麵包,來調整配方百分比、工作流程。
這次上了甜麵包(有一款是上面有裝飾、波蘿麵包、櫻花紅豆麵包)、五穀麵包(有使用到日本的綜合五穀米)、牛奶麵包(中間抹乳酪醬)、米麵包(上面放蔬菜)、甘藷麵包、甜餡餅(檸檬塔、巧克力塔)、直接法的鄉村麵包、多穀物麵包(有老師帶來的多穀粉)、丹麥麵包(柳丁餡、焦糖蘋果餡、杏仁巧克力餡)、低溫中種的義大利水果麵包、德國結、液種法的法國長棍。
上課期間,發生了台灣材料與日本材料的差異,以及機器的差異,在成品上有點落差,甚至巧克力塔的巧克力布丁餡,拌不出老師在日本的狀態,即使冷藏到隔天,還是很水態。我發現到老師的甜麵包最後發酵後的尺寸,似乎沒達到我們通常的倍數,我就請翻譯翻譯老師問怎麼判斷 ? 老師判斷發酵狀態,不全然採用"時間"或"倍數"而是看麵糰的狀態。
講習會中,有人提及用高低粉分比例來模擬法國粉的筋性的問題,老師說了他是習慣直接用法國粉,沒用過這樣的方式,我自己則是想,假如要做法國麵包,粉的風味很重要,或許你可以混搭不同的粉,利用不同粉的特性來構成一個麵包的結構與風味,但是假如是一般的高低粉混搭,我個人是覺得風味比較弱、結構與咬感也會些許不同,但也可能透過液種、翻面一些方式來達到內部效果,或許是我最近覺得粉不同比例的混搭,蠻有趣的吧 ! 所以會不傾向單純用高低粉來做法國麵包,但是假如利用高粉+法國粉,有時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法。
我頭一次看到裝飾麵包整個流程,我反倒沒有特別注意老師的配方,卻是很專注的看老師製作時手勢、表情。一種專業技術的象徵~裝飾麵包(我覺得該改成麵包工藝才對啊 ! )讓我想到巧克力工藝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? 我還沒找出答案,但是我大概得先讓家人安心,才能繼續摸索我想要的吧 !
甘藷麵包整型中
米麵包裝飾中
米麵包成品,有看到番茄下麵白白的醬嗎 ? 那是老師調的白醬。
甘藷麵包斷面秀,中間包的是日本的甘藷。
牛奶麵包抹乳酪醬的斷面秀。
李老師協助鈴木老師裝飾麵包花瓣的製作。
甜麵包的裝飾,假如直接從日文翻譯,叫做"好吃的人"由糖粉、杏仁粉、蛋白做成的醬。
牛奶麵包
甘藷麵包外觀。
波蘿麵包的外觀,日本老師的波蘿皮比較脆硬,很像餅乾,我們做的楓糖波蘿皮。
多穀物吐司與麵包,老師示範有桿捲與直接球狀的段麵、表面效果給大家看。
鈴木老師說,上面的裝飾可以跟著四季來賦與主題感。
老師替鹹味的橄欖油的姑姑霍夫麵包刷上橄欖油,老師叫大家想成佛卡夏的口感。
波蘿麵包、櫻花紅豆麵包,紅豆麵包有放一顆洗過的鹽漬櫻花,上面再利用覆盆子粉、紙模,灑出四片花瓣。
第一天的裝飾麵包。
巧克力麵包,老師的配方,讓我延伸成自己想法的巧克力麵包。
牛奶麵包辮子版本。
多穀物粉,老師不是拿來當麵粉百分比的,穀物的型狀蠻完整的。
老師準備切單麥麵包部分。
整形丹麥麵包的焦糖蘋果版本。
多穀物麵包外觀,老師採後發前就畫線。
布丁餡倒入烤盤平放,放涼 !
檸檬布丁餡擠入塔皮中。
替丹麥麵包(焦糖蘋果)做外觀裝飾,老師覺的外觀要呼應內部。
多穀物麵包斷面。
德國結泡鹼水。
組合第二天的裝飾麵包,老師在日本先畫好設計圖了。
今天示範了甜蛋糕。
液種法棍子。
義大利水果麵包。